配资在线配资炒股孔子曾说自己是“述而不作”
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,点击关注按钮,以便我们能继续为您推送更多优质内容。这样不仅能帮助您获取更多精彩文章,还能便于讨论和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!
文| 袁公博 编辑| t
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举世闻名的政治家,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与使命。其事迹深深影响了后世,被广泛传颂。秦汉时期,儒家学者伏生在《尚书大传》中总结了周公一生的辉煌:他“首先治乱,随后征服殷商,接着铲除奄国,进一步设置卫侯,建设大周,接着制定礼乐制度,最后辅佐成王完成治国理政”。
孔子曾说自己是“述而不作”,意味着他的所有理念和思想都源自周公,自己只是将这些智慧传承和发扬光大。当孔子年老体衰时,他心中最大的遗憾便是再也没有机会在梦中见到周公了。周公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,更是儒家学说的核心,成为“周礼”和“周制”的象征,代表着那个黄金时代的价值和精神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周公”这一称号并非指单一的历史人物。西周时期的“周召共和”现象表明,这一称号是一个世代相传的政治象征,并非周公一人长久掌握。关于“周公”和“召公”的世代更替,这在西周晚期尤其突出,反映了西周独特的政治体制和理念。具体来说,初代周公指的是周武王之弟姬旦,即周公旦,他不仅是周王室的小宗,也是鲁国的大宗。
展开剩余81%周公旦曾在周武王亲征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然而,这场战役并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。武王去世后,周公曾被周武王提议继位,成为摄政王,因周朝刚刚建立,政权尚未稳固,许多人都担心周朝会因权力真空而陷入混乱。然而,周公果断拒绝了这一提议,虽然他的谦逊品德是其中的原因之一,但他更深层的理由在于,周公深知“兄终弟及”的殷商传统,他认为要展现周朝的不同之处,必须要严格遵守宗法制度,避免小宗干涉大宗的事务。
殷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出现的社会变革,它虽然没有后来的周秦之变那样深远的历史影响,但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这一变革标志着周朝建立了宗法封建制,使得天下“一统”,结束了多国分立的局面,并推动了天命易变理论的确立,从重视鬼神转向了注重人文。
周公辅佐成王及后来的“周召共和”体现了周制中的第一个显著特征——“辅贰制”。这一制度规定,在天子周围要有德高望重的辅臣,辅臣权力巨大,甚至能在天子失德时暂时接管政权,直到天子纠正过失。“辅贰制”使得天子与贵族共享天下,天子虽是宗主,但并非至高无上的统治者。
然而,周公辅佐成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周公不仅面临着来自成王宫中的谣言,还要应对来自东部诸侯的威胁。管叔、蔡叔等原本是周天子的亲族,但他们在东方安定下来后,逐渐与当地利益紧密相连,并在武庚叛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武庚叛乱爆发时,管、蔡两家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推手。
武庚叛乱爆发后,周公领导的军队展开了东征,将叛军彻底平定。史料中对于武庚和管、蔡的结局描述不一,有的说武庚死于战斗,有的说他逃亡,而管叔、蔡叔则有的被自杀,有的被周公处死,蔡叔被流放。最终,周公平定了叛乱,并将武庚的部众迁至宋、卫地区安置。
值得注意的是,奄国在这场动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奄国本是殷商的发源地,早期的殷王朝曾将都城设在奄,直到晚商时期,奄成为商王室的重要支持者。武庚叛乱时,奄国正是叛军的后盾。周公平定叛乱后,历时三年才彻底平定了奄国的威胁,并将奄国的土地封给了周公的后代,这一地区后来成为鲁国。
周公在平定殷商与奄国的动乱后,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最终成功地将周朝的都城迁至成周,也就是今天的洛阳。西周的都城最初设于丰镐,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西,难以有效管理广袤的天下,周公决定将其迁至成周,重新构建起新的政治中心。通过这一迁都举措,周公不仅改善了周朝的战略布局,也使得周朝的政治中心更接近中原地区,从而巩固了政权。
成周的建设是周公一生中另一项重要的政治遗产。西周时期的铭文显示,周朝人民对成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丰镐。通过将九鼎迁至成周,周公不仅巩固了中央的权威,还为日后的周朝统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然而,周公一生中最为伟大的贡献,莫过于他制定的《周礼》体系。《周礼》不仅仅是一部礼仪规范,它更代表了周朝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,是周人社会生活的根本法则。其核心在于宗法分封制度,嫡长子继承大宗,其余子孙则分封为小宗,形成了复杂的家族与社会体系。周礼的基本精神,便是“家国同构”,也就是家庭与国家的治理是一体的,管理家庭的原则可同样适用于治理国家。
周礼中强调德治,注重人际关系和家族伦理,而非简单的法律制裁。孔子曾说:“家齐而后国治”,孟子也提到:“人各亲其亲,长其长,则天下平。”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儒家学派的思想,并成为后世治理的核心理念。周朝通过宗法分封制度,避免了中央集权的滥用,保持了家族共同体的和谐与稳定。
周公所推行的宗法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,它与后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封建制度使得地方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巨大的自治权,而中央的天子只能通过与贵族的合作来实现统治。正是这种制度上的缓慢与低效,使得周朝能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下存续八百年之久,避免了过早的衰败。
周公的《周礼》不仅开启了宗法封建的时代,也为后世的封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。而封建制的最大特点便是它与专制的天然对立,二者无法共存。因此,周公的制度设立不仅影响了周朝的稳定,也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在周公封地鲁国的历史中,或许没有一个专制的皇帝出现,这也许只是巧合,但也或许是周公的智慧与预见在历史中的暗中作用。
参考资料:
冯天瑜, 秦晖.《传统中国的“周制”与“秦制”》[J].《人文论丛》, 2021, 36(02):3-28.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账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上海配资知识网ADC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明星项目
- 下一篇:没有了